×
党群工作
【新时代廉洁文化“强基行动”】2025年廉洁文化优秀作品之征文类(四)《藏在大理白族照壁中的“廉韵”文化》
发布日期:2025-07-21 作者:马银江 来源:院资产财务部 浏览:477次
分享到:

儿时的老家是大理白族世居的小镇,白族是文化礼仪之邦,家家户户的庭院,无论简陋或堂皇,总少不了最具白族文化标志的——照壁。

照壁又叫风水壁,儿时对照壁的感官印象是威严正气的。上学后,知道照壁上题写的“紫气东来”“彩云南现”表达的是承接福禄的美好愿景,但对于“清白传家”“青莲遗风”“琴鹤家声”“绛帐家声”等却并不知道其深层次含义。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特别是在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工作以来,通过对党章、党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教、家风的系统学习,当我再次以共产党员和地质人的视角来解读儿时不理解的照壁题字时,才发现大理白族照壁中蕴藏着深厚的“廉韵”文化。

 

——“清白传家”,做到敬畏知耻。大理杨姓白族人口众多,几乎每家照壁上都题写“清白传家”,这四个字来源于东汉大臣杨震“四知”拒金故事。杨震在赴任东莱郡太守途中,县令王密夜里怀揣十斤金子前来拜见杨震,并说:“深夜了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品格,是对天地间浩然正气的敬畏,对普天之下百姓利益的敬畏,对江山社稷、权力职责的敬畏。作为地质财务人员,在面对不良诱惑时,也应当坚守原则,不越雷池一步,做到思想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在守好自己精神家园的同时,还要注重严谨治家,清白家风,培养如杨震一般“使后世子孙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的觉悟。

——“琴鹤家声”,保持高雅情趣。大理赵姓照壁上“琴鹤家风”的家训,来源于北宋“铁面御史”赵抃的故事。赵抃在担任四川转运使时,发现一些官员常常以酒食互相吃请馈赠,甚至在郡衙旁开了许多酒家,于是以身作则,带头节俭,平时生活中随身无金无银,无论外出访友,还是执行公务,只有一琴一鹤相伴。赵抃虽官位显赫,但一生清廉俭朴,情趣高雅,苏轼曾赞誉“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琴鹤家声”彰显的是良好的个人修养,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出现蜕化变质,大多都是从吃喝玩乐、追求物质享受的“四风”问题开始的。今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一名地质财务人员,我深刻体会到作风建设对推进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唯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有效履行地质财务人员工作职责。

——“绛帐家声”,秉执修齐治平。绛帐家声”是大理马姓的照壁题字,这对于姓马的我来说尤为熟悉。马融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一直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他将毕生所学传授于近千名弟子,桃李遍天下。马融每次讲学,总是在讲台中央挂起深红色的大帐幕,故后人将“绛帐家声”作为家训。马融所作的《忠经》弘扬至公之理、劝诫至诚之心,解释“忠”为“至公无私”,“天下至德莫过于忠”便源于此。“至公”“至诚”亦是地质勘查队伍需要大力弘扬提倡的,作为一名地质人,只有持续践行“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苦干实干,至公无私,方能将“修身齐家”的个人追求与“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相结合。

在我这个大理人的心中,照壁是家中最端正敞亮,最显文化底蕴的部分,其孕育的优良家风,鞭策着后人承先人遗风,走正道之途。作为一名地矿行业的财务工作者,我将始终牢记“地质报国”初心,始终坚守“至公至诚”廉心,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辱“绛帐家声”的马姓家风,不负祖辈对后代子孙“从廉”的殷切嘱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