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句句古老的箴言告诉我们,小事小节往往是品德修养的关键,微小的疏忽可能酿成大祸,修身立业、必重细微,读懂其中蕴含皆受益匪浅。
插图:《朴素生活》 作者:谭馨
廉洁自律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说教,而是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所做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小节之中。有的人常认为“廉洁”二字与己无关,以为只有领导干部拒腐倡廉方显清廉。殊不知,廉洁不仅仅适用于领导干部,而且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更是为官从政者的第一要务,真正的廉洁恰恰体现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节之中。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品德,一言一行、一茶一饭、一点一滴,皆可成为检验品德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以小事小节为镜、时刻审视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在面对诱惑时是否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能站稳立场?公务接待中是坚持标准还是超规格安排,公车使用中是严格审批还是随意私用,礼品礼金面前是果断拒绝还是半推半就,亲朋好友说情请托时是坚守底线还是谋取私利,“黄赌毒”诱惑时是坚决抵制态度还是抱有侥幸心理?只有注重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严格自律,从细微之处入手,从点滴之间坚守,慎独慎微、防微杜渐,才能通过不断积累成就大事大业;只有在小事小节上筑牢堤坝,才能筑牢廉洁自律的坚固防线,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插图:《廉洁自律 禁止公车私用》 作者:范海斌
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历史中那些名留青史的名人,往往在小事小节上展现出非凡的定力。东汉名士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广为流传,名臣杨震调任东莱太守途中,路过昌邑县时,曾受杨震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为报恩情,深夜怀揣十斤黄金前去拜访,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却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而不受。这“四知之论”正是将坚守廉洁底线落实到了最隐秘、最微小的时刻,也告知世人:那些始终坚守小节的人从不会因为监督的缺失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面对复杂形势和巨大诱惑时,也能够保持坚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头脑,做到不为所动、不为所惑。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节,往往也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犯错误、出问题,往往是从小事小节的蜕变开始,比如:接受一次小礼品、参加一场小饭局、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一点小私利……从一顿饭、一瓶酒、一包烟、一饼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恩小惠,就把不该吃的吃了、不该喝的喝了、不该拿的拿了,一来二去不当回事,三番五次习以为常,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在小事小节上放松了自我要求。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初心使命,思想麻痹懈怠,逐渐就被别有用心之人“腐蚀”“围猎”,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廉洁自律的轨道,一步一步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走上违规违纪违法的道路,导致个人名誉扫地、单位形象受损、家庭破裂……甚至沦为阶下囚。这些反面典型警示我们,廉洁的堤坝往往溃于蚁穴,自律的城墙常常毁于细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注重细节的修身智慧与现代廉洁理念高度契合,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中逐渐形成的,守住小事小节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小事小节上守住底线,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当前,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强化纪律作风,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自己、规范言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带头恪守原则、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在工作中,认真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敷衍塞责,不虚报一分钱,不为一己之便而违规操作,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纯洁朋友圈、净化社交圈、规矩工作圈、管住生活圈,努力做到慎始、慎初、慎独、慎微、慎交、慎处,在无人监督时依然克己自律,在面对微小诱惑时保持高度警惕,不越雷池一步、始终坚守初心。
作为新时代的地矿人,我们肩负着找矿报国的使命,更要在小事小节上严于律己,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我,在细微之处践行清廉初心,将“三光荣”精神融入血脉,以实干诠释忠诚,以自律彰显担当,坚守纪律规矩底线,充分发挥国有地勘队伍在找矿突破中的主力军作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